武汉被撞致死小学生的母亲坠楼,网暴者到底是什么心理?专家解读
受访专家: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副教授 谢丽丽
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任琳贤
(资料图)
6月2日,湖北武汉“小学生校内撞伤致死”的当事人母亲坠楼身亡的消息公布。据“央广网武汉”报道,孩子遭遇不幸后,孩子母亲一直沉浸在悲痛当中,后来又遭到了“网暴”,于是在“六一儿童节”那天选择了轻生。
据悉,5月23日,武汉汉阳区某小学教师刘某开车出行,不慎将一年级学生谭某撞倒、碾压,送医抢救无效死亡。谭某母亲得知消息后,赶往学校交涉。现场相关视频在网络上传播,引发网友热议,其中有部分网友对其评头论足:“为什么还有心情打扮得这么精致”“想讹多少钱直说,别卖惨”“这位妈妈想成为网红吗”……还有网友称孩子母亲为“校闹”,“一边开着三四百万的豪车,一边却嫌赔偿少”……截至发稿时,记者根据网友截图搜索上述评论者的账号,发现有的已无法搜到,有的已被平台禁言。
这位母亲的去世让人无比叹息,究其原因,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副教授谢丽丽在接受“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”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因为突然意外巨大的丧子之痛,母亲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,若是再受到部分网友不当言论的影响,加上当天又是儿童节,触景生情,雪上加霜,她所遭受的是巨大的心理创伤。”
谢丽丽说,在遭受重大打击之后,尤其是亲人突然亡故、离婚、丧偶等情况,很多人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却不自知。经历重大创伤后若没有及时得到心理救助,很可能导致当事人失眠、过度警觉、缺乏安全感、没有食欲,甚至出现情境失控,做出自杀或自残等危险行为。部分网友内心存在刻板印象,认为母亲若是真的悲伤,就没时间精致地打扮。但事实上,情绪的表达方式因人而异,会受到性格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。专家此前接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中,有母亲因为孩子死亡而卧床一周起不来、吃不了饭,因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心理救助,有了较好的康复。此事件中的孩子母亲,肯定也有重大心理创伤,却表现得没那么明显。
另外,必须重视网暴的严重危害。网络上的少部分施暴者往往具有明显的反社会人格,缺乏同理心,还有部分施暴者有明显的人格缺陷,加之网络的匿名性、广泛性,一些网友或是因无知无主见而被煽动,或是有负面情绪想宣泄,有意无意地跟着参与网暴,让施暴者的影响翻倍扩大。语言暴力的危害有时不比躯体暴力的小,会导致受害人出现恐惧、沮丧、愤怒、压抑、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,甚至可能因心理打击过大而出现上述创伤应激症状,产生自杀念头或行为。
“面对网暴者,受害人及家属一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。”谢丽丽说,沉默和纵容只会助长暴力行径,社会各方应积极出力,震慑施暴者。首先,受害者要坚定维权。我国《民法典》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等均有规制网暴法律依据,社交平台上也都有实名认证,可追溯源头,受害人要积极报警或寻求法律帮助。其次,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网暴行为,积极推进网络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,加大惩治力度,以“重典治乱”。再次,社交平台应积极作为,发挥技术优势,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,尽可能减少网暴事件发生,大众媒体和全社会网友应对网暴行为大力揭露、抨击,让网暴行为“人人喊打”,让防范网暴在人们心中划上红线。
最后,谢丽丽说:“悲剧发生,令人痛心!随着一次次事件被关注,人们也要多多关注心理健康——身边如果有经历网暴、经历巨大心理创伤的人,一定要向他们伸出援手,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;讨论社会热点时,若发现网暴言论要点击举报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”
责编:杨萌
主编:张彤